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私人资本的垄断与健康发展:充满了不确定性

时间:02-26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39

私人资本的垄断与健康发展:充满了不确定性

  《意见》的出台,似乎打开了陈云所说的“鸟笼经济”。  过去对民营经济的定位,一直是“鼓励、支持与引导。”《意见》第一次正式使用了“发展壮大”的表述,这意味着从2020年底到2021年底对民企的规范治理结束了。  历史转折点  既然允许“发展壮大”,又当如何看待私人资本垄断的问题?  2020年10月24日上海的金融会议上,杰克马放言:“如果银行不改变,那我们就改变银行”。  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时间窗口,结果杰克马没有改变银行,而是蚂蚁金服自己被改变了。  不久之后,2021年7月中旬,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裁定书,将昔日龙头房企恒大集团的资金链危机暴露在广大网友面前。  接下来是2021年11月7日,司马南发文:《中科院贱卖13亿国有资产白送泰山会?》。  2021年11月15日,新东方官宣退场!  所有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都有一个核心,即:对民营企业资本无序扩张的雷霆一击。  2022年的冬天  也许只是一个巧合,中国经济遭遇到了一个冬天。  所有问题与矛盾都在2022年集中爆发了,GDP免费守住了3%;企业利润下滑7%,贸易在年底第四季度是一个断崖,中美贸易谈判以去中国化的方式定格了;青年失业率创出19.9%的历史记录。2023年GDP得到了极大的修复,整体经济向下的趋势没有完全扭转,GDP实现了5.5%的增速,相当不错,但是,几乎所有的指数都很弱,青年失业率连续三创新高,统计局干脆停止发布。  问题概括起来,可以定义为供应端与需求端的背离。  这是在其它经济体少有的情况,其底层逻辑正是民营经济缺少平等的市场地位,逐渐失去了投资伯冲动,而不是膨胀无序扩张与垄断。当一个市场出现了非中性竞争,失去自由竞争与充分竞争时,意味着市场是一个非有效市场。  资源与资金不是流向最有效率的企业,而是由体制或者说是所有制定义了一切优势,从资金支持、市场准入、税收补贴到政策红利。强大的资源不产生效率,国企仅支持了7%的就业,资金的投入亦无法传导到老百姓手中,自然出现了需求不足的矛盾。  这是中国经济的现状,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《意见》出台了,指向性很明显,是在唤醒退却的民间资本。  虽然允许民营经济“发展壮大”了,对心理上过于紧张的民营来说,仍然会有一个存疑:何处是边际?这个问题不讲透,民营又如何重建信心?  于是,我们不得不做历史的反思。蚂蚁金服又是什么情况?  叶檀说蚂蚁金服是一个神奇的公司,没有他们搞不惦的事,所以不加评论。其实,蚂蚁金服那点小家当谈不上什么私人资本的垄断。它是以高科技的名义,用三十亿资金撬动了千亿的业务量,当年净利润一百多亿。垄断算不上,多少有点空手道的搏击术。如果成功上市,评估说能撬动二万亿的量级,即便如此,与银行比,也是大树与秋叶的关系。蚂蚁金服真正的问题是普而不惠,说是通过大数据,为中小微企业开了一条绿色通道,用的还是银行的钱,把利润留给了自己,把风险留给了银行。  它的问题不是垄断的问题,然而,政策还是给了过界的民间资本重重一击,资本或“走资”,或沉没,这个结局,不能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没影响。而杰克马的豪言成了请君入瓮,银行没有被改变,被改变的是蚂蚁金服。那么,就有了一个问题,中国是否会出现私人资本垄断?  可以肯定的说,零可能。  蚂蚁金服区区三十亿的资金,即使上市,理论上能撬动二万亿,与银行比,也只能是蚂蚁与大象的关系,那么,政策为什么会担心私人资本的无序扩张?  根本的问题,还是出于体制性质的考虑,必须保证国企在经济总量上的权重。然而,经济是一种诚实的存在,它不会刻意给哪一种所有制笑脸,最终要看有没有效率,市场定乾坤。  中国不存在私人资本的垄断,过去没有,现在没有,将来会不会有。  在未来的经济复苏过程中,是否还要强调体制性?是否容忍私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基石?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  允许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权宜,还是未来?  元芳怎么看?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